中共甘肅省交通科技通信中心總支委員會第一支部 張兆緣
第一節:感 謝
各位領導、同事們大家好!
今年來,我們中心的大小會議上,時常能聽到這么一個數據——中心全體干部職工80后占比70%,平均年齡37歲,四舍五入,我們單位完全就是一個青年集體嘛!
青年,一個斗志昂揚、無所畏懼的詞語,代表著希望和可能,也代表著懵懂和迷茫……時代有變,時間有變,環境有變,條件有變,而這個群體可能變化并不大。迷茫著我是誰、我在哪、我將去往何方?迷茫著路在哪里?未來在哪?我將與誰同行?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一直在求索、一直在追夢。
讓我們一起穿越到100年前,看看那個時候青年人的心情……
火車轟鳴山河動!中華大地起悲鳳!
那德國人把鐵路鋪在我們祖先的墳頭上!把那火車開進我們的庭院里!西方列強瓜分著我們的土地!我們同胞的血汗白白灑在了戰爭中!我們受著屈辱,被人肆意撕裂、任意蹂躪我們的祖國、我們的身體!不!我們要說不!
時間,會沖散記憶,就像風雨會腐蝕道路和橋梁。我們要不停地養路護路,才能不辜負前人辛辛苦苦修筑的坦途。我們需要回憶,我們需要銘記!
今天,我站在這里,要感謝曾經的青年們!是他們為路石,是他們為蔭蔽,讓我能站在這里。我心里很踏實、有底氣,因為我知道,這里不再是未開墾的荒漠戈壁,我腳下的土地中有營養、有露水,可以讓我放心地扎根于此。
感謝曾經的青年們!雖然我們也有問題要面對,也有挑戰要接受,也需要不斷艱苦奮斗,但艱苦的程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,我們不需要為爭一口水而流血,我們不需要為爭一口飯而犧牲,我們現在的艱苦是自主的選擇,是主動的修行,是精神上的磨煉,是意志上的磨礪。
第二節:希 冀
各位青年!各位朋友!
時代的潮流裹挾著我們前進,支流很多,道路更多,前方有什么?我有次跟朋友開玩笑說,我現在甚至能看見我死了以后埋在哪里。我們站在前人搭好的平臺上,就像腳下踩著石墩子,頭上頂著遮陽傘,有很好的保障,四顧一看好像沒有什么可做的了,不像100多年前的青年們目標很明確,就是救國救民,旗幟鮮明,同仇敵愾,哪怕是搬塊石頭填路坑都是在為了大義而奉獻。
每個時代都有青年人的時代夢想,為了追夢,每個時代的青年人都在求索,或有失敗、或有成功,但都不會止步不前。想必大家都欣賞過咱們蘭州中山橋的雄渾氣勢,可100多年前,這座橋可修得不易。當時,洋務運動過程中咱甘肅是花了大力氣的,從左宗棠創辦蘭州織呢局開始,我們從德國泰來洋行購得了很多先進的機器設備,但那時物流很不發達,原料進不來、產品出不去。后來甘肅洋務總局彭英甲振興實業,圖富求強,為了解決交通問題,還是得跟這家德國泰來洋行簽合同修橋,當時有人站出來反對,說這一打仗得話,都不用給敵人開門,敵人就打進蘭州了那還得了?彭英甲也不怕擔責,為了自強求富就得開放,這不僅是物理上的敞開大門,更是觀念上的改革開放。最后,這條由美國公司設計、德國泰來洋行承建、中國工匠施工相互合作建造的百年鐵橋就修筑起來了。
縱然,我們知道洋務運動是以失敗告終的,但諸如中山橋這樣的產物會留下來,造福今人。開放、創新、變革是有風險的,但歷史告訴我們,如果不勇立潮頭,開放創新,改革攻堅,那會更危險,會被時代的潮流沖下石墩。當思維開放了、觀念革新了,能發現問題了,也就能看到未來了。
第三節:樹 立
各位青年!各位同事!
當我們光著腳時,只需要搞一雙鞋,當我們穿著鞋時,就需要修路,當我們走著路時,就需要造車,事物是逐步發展的,難題是無窮無盡的,而且面臨的時代問題是越來越難的,我們被時代推著前進,就會不斷有更尖銳、更棘手的問題阻擋在我們面前,我們當前面對的問題更加隱蔽、精細。
解決問題謀發展,就一定會犯錯,我們不能怕犯錯,但一定要科學地極力避免錯誤,因為錯誤終究是有成本的。莫言筆下寫過一則故事,講的是一處縣城為了經濟發展,號召農民大力種蒜,然后賣蒜薹致富,但因為違背了市場規律、交通不便、工作作風不嚴等原因,導致后來蒜薹滯銷,民怨載道,爆發沖突。這則故事告訴我們,時代對我們的要求越來越高,能力不足的焦慮應該是我們當下最大的焦慮,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將是我們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最大的隱患。
疾風知勁草,我們在求索追夢的路上,需要秉承無私奉獻、甘當路石的精神,樹立求真務實、勇于擔當的工作作風,加強學習、砥礪奮斗,不斷增強我們發現、解決問題的能力,積極地、創造性地進行工作。
最后,我想以張國藩老師在《職工宿舍公約》中對我們的教誨結束演講:
工作有余,切莫貪歡;鍛煉學習,增長才干;
風氣養成,貴在志堅;美乎君子,名聲涓涓。
感謝大家!